關于做好郴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組織申報工作的通知
?郴教科規〔2020〕?2?號
?
關于做好郴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
2020年度課題申報工作的通知
?
各縣市區教育局、教研室(所),各中小學校(幼兒園)、職業院校:
按照《郴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經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準,決定自2020年7月3日起組織郴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申報工作。現就申報工作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市教育科學規劃2020年度課題,所有課題初期為一般課題,由課題承擔單位自籌經費研究,按中期檢查評審結果給予獎勵性資助,結題時根據中期檢查獎勵性資助情況設為重點資助或一般資助課題。課題申請人須優先關注《課題指南》提出的選題領域和方向,亦可根據自身的研究基礎和特長,自擬課題名稱申報。根據《課題指南》所提供的選題方向,申請人可做分解、細化,課題名稱的表述應科學、嚴謹、規范、簡明,一般不加副標題。申請人應在《郴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申請·評審書》(以下簡稱《課題申請·評審書》)封面上標明課題類別、主要服務方向、學科分類(跨學科課題根據“盡量靠近”原則選定一類學科)、課題名稱、依據課題指南題號(不屬指南范疇填“自選課題”)。
二、課題申請人必須能真正承擔課題研究的組織與實施工作。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實行信用管理制度,獲準立項的《郴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評審書》視為具有約束力的合同文本。立項課題要求在1~3年內完成,研究期限自課題批準立項之年度的12月份計算。課題單位及其主持人在課題研究期間要遵守各項承諾,履行約定義務,按期完成研究任務。不能從事實質性研究工作的不得申報,研究期內因退休等各種原因不能完成研究工作的原則上不得申報。
三、每個課題限報一名主持人。《課題申請·評審書》紙質材料須有主持人的簽名,經主持人所在單位審核,簽署明確意見,加蓋公章并承擔信譽保證。
四、課題主持人只能申報一個課題,且不能作為課題組成員參與本年度其他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研究。課題組成員最多只能同時參加兩個課題的研究。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尚未完成的主持人不得申報本年度課題。不允許一題多報,凡在其他機構或項目已立項的課題,不得重復申報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一經發現予以取消。已有兩個以上(含兩個)市級及以上的在研項目主持人不得申報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五、實行分類評審。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評審工作,由市教育科學規劃辦負責組織評審委員會評審。課題分基礎教育類、職業教育類、教育綜合類三個組別,實行統一評審、分組別擇優立項。評審結果報郴州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準后,下達課題立項通知。
六、課題申報所需的各種材料(《課題申請·評審書》《課題設計論證活頁》《課題申報匯總表》)均可從林邑教科研群(415157932)下載,申報者須按要求認真填寫。
填寫好課題申請評審書,先報所在單位確認,再由單位統一遞交。縣市區所屬單位的課題申請評審書報各縣市區教研室(所),統一報送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市屬單位的課題申請評審書由本單位科研管理部門報送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
為確保申報的可靠性及存檔需要,必須遞交紙質和電子申報材料,并打印一式三份與電子申報材料相一致的紙質材料,按程序蓋章后統一匯總報送我辦。
七、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集中受理申報時間為:9月11~18日。申報課題相關紙質材料和電子稿匯總后統一報送郴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郴州市蘇仙南路3號郴州市教育局505室),逾期不予受理。市教科規劃辦不受理個人申報。聯系人:袁紅梅 辦公電話:0735-2110046 ?郵箱:374049990@qq.com。
請各縣市區教研室(所)、市直屬單位科研管理部門務必于規定時間內將符合申報條件的課題材料報送到位。
八、本年度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實行限額申報。原則上每縣(市、區)限報10項,市直屬單位限報2項。各地、各單位要加強對本年度課題申報工作的組織、宣傳與指導,負責課題申報者的資格審查,包括申報者的申報條件、資質、信譽、前期研究基礎和支撐條件等,簽署明確意見,保證申報者所填內容的真實性,確保課題申報質量。
?
附件:1.郴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申報指南
2.郴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立項申請·評審書
3.郴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設計論證》活頁
4.郴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申報匯總表
?
???????????????????????????????????郴州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0年7月3日
附件1
?
郴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 2020?年度
課題申報指南
?
一、指南說明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落實郴州市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應對郴州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戰略需求,促進郴州教育科研事業的繁榮發展,特制定本年度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指南。鑒于教育問題的復雜性與多樣性,鼓勵各學校和教師參考《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等新文件,查閱相關研究文獻,結合本單位、本學校要解決的實際問題開展選題,自擬研究題目,以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參與教育研究的積極性。故本指南不設具體題目,只提供研究方向和示例。
二、研究指南
(一)教育事業發展與管理
本方向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科學實施教育評價為主的研究。主要涉及教育事業發展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各地針對具體問題進行的政策研究和實踐探索;教育行政和科研管理部門在管理過程中針對具體問題開展的研究、教育質量監測與評價的研究等。
例:網絡聯校教學應用實踐研究;區域內教學共同體的實施研究;信息技術與傳統教育融合實施研究;區域性教育質量監測評價體系研究;縣(區)城中小學片區教育科研管理研究;城鄉中小學均衡發展調查研究;中小學教育管理體制與機制研究;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與管理研究等。
(二)教師隊伍建設
本方向包括教師隊伍結構建設和教師個人素質與能力建設兩大方面。主要涉及師資隊伍的現狀、問題及培養措施研究;教師的專業成長規律及專業標準研究;教師培訓機構的課程與教學研究;教師培訓體系的建立與完善研究等。 ?
例:中小學校師德師風建設研究;青年教師專業化成長案例研究;中小學教師的激勵與評價研究;中小學高級教師積極性調動研究;學校中層干部教師的培養研究;農村教師隊伍的穩定與發展研究;跨界教師的培養研究等。
(三)學生發展與教育教學
本方向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根本目的,利用一切有利于學生學習活動的方法、途徑,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學習,達到教與學和諧統一的研究,主要涉及教育環境的創設與利用;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與方法策略;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育方法策略;各種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策略的研究等。
例:中小學區域性教育教學成果推廣研究;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發展研究;教師應對班級突發事件的策略研究;學生家國情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研究;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研究;問題學生的轉變與提升研究等。
(四)學生健康與安全教育
本方向為提高學生的生命質量,培育學生的健康與安全意識,讓學生擁有知識的同時,擁有健康體魄,擁有美好生命,確保學生身體、心理、知識、能力全面和諧發展的研究。主要涉及學生衛生保健制度建設;運動能力促進;良好生活習慣養成;安全教育與健康保障等方面的研究。
例:中學生抗挫折能力培養研究;中小學學生心理變化及調控研究;中學生運動能力與身體素質的調查研究;農村學生溺水教育與保護途徑研究;城市學生安全風險防控研究等。
(五)學生的關愛與保護
本方向為有效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主要涉及到學生身心保護工作的機制建設、制度建設、工作途徑、有效措施等方面的研究。
如:身心殘缺學生的關愛與保護;校園欺凌與暴力成因與對策的研究;意外傷害事故的防范措施研究;學生輟學與犯罪行為的研究。
(六)學校課程與教材
本方向包括課程體系、課程標準、課程質量、教材使用與質量信息反饋等研究。主要涉及學校課程的現狀與問題;課程的改革和發展;課程內容設置與標準的解析與案例分析;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國家課程實施和教材使用的培訓、監測和評估;各學科教材的解析與案例分析等。
例:融合多版本教材的教學策略研究;新高考背景下學校課程體系構建研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整合研究;不同年齡段幼兒游戲特點及指導策略的研究等。
(七)家庭、學校、社區協同教育
本方向強調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力量的互相結合,強調學校的組織和主導作用,強調三方面的協調、同步。主要涉及學校與家庭、社區在教育領域的相互支持、協作與配合研究;關注學校、家庭與社會協調教育的現狀;研究學校、家庭與社區有效配合的途徑與方法。
例:家校合作的國際經驗與本土化實踐研究;家校溝通的內容與方式方法研究;家校合作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研究等。
(八)特殊教育
本方向針對有視力障礙、聽力障礙、言語障礙、智力發育遲緩、中重度肢體殘疾、腦癱及多重障礙的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實施的個性化教育研究。主要涉及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以“問題”為導向,開展的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學行動研究;落實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組建團隊、建立機制等管理方面的研究等。
例:特殊兒童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研究;學習障礙兒童個別化教育研究;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研究;孤獨癥及其他發展性障礙兒童教育康復研究等。
(九)中等職業教育
本方向包括建好辦好一批縣域職教中心,指導各地優化中等職業學校布局結構,辦好內地少數民族中職班。完善招生機制,積極招收初高中畢業未升學學生、退役軍人、退役運動員、下崗職工、返鄉農民工等接受中等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為廣大農村培養以新型職業農民為主體的農村實用人才。幫助部分學業困難學生按規定在職業學校完成義務教育,并接受部分職業技能學習。鼓勵中等職業學校聯合中小學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將動手實踐內容納入中小學相關課程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例: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問題研究;中職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問題研究;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問題研究;中職生就業方向研究等。
上一篇:關于做好郴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中小學作業改革…[ 12-03 ]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信息!
- 網站統計